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

什麼是最遙遠的距離

 最遙遠的距離,就是好電影在你面前,卻沒辦法到戲院跟人擠。

 很多人聽到「得獎國片」+「新銳導演」,可能就會慌張地假看手錶,眼神飄移地說:「呃…我還有事!」我必須承認,身為心理疲勞的上班族,我本來是抱著「以毒攻毒」的心情去看《最遙遠的距離》的。果然!開演男主角就哭了快一分鐘。不過我錯了,接下來的笑聲簡直就要把戲院的屋頂掀起來。
##CONTINUE##
 影片最後呈現的是海,我從黑暗的放映廳裡,像是浮上般地沿階梯上到出口,腦海不斷響起的曲調竟然是《熱線你和我》。那是片中心理醫生和檳榔西施軋卡拉OK時唱的歌,等你看過電影,一想到「這是一條感情的線路 屬於你和我。鈴聲響起那就表示 情話悄悄說……哈~熱線你和我……」的旋律,保證你也會忍不住笑出來。

 片中的笑點很多,而且都很歡樂,像是錄音師小湯反制仙人跳那段,還有買春時心理醫生阿才和援交女要求互換身份玩角色扮演。還有阿才躺在小湯大腿上,兩個大男人進行「戲劇治療」,開始講起情話來。哈哈!聽起來好像比《色戒》還要春色無邊喔?
 但如果只是這樣,我這兩天也不會一直想著這部片了。《最遙遠的距離》的節奏很特別,一開始是苦,當苦澀要讓人作嘔時,卻在嘴裡化成甘甜。而在甜味中,卻又品嚐到了酸楚。每當胃酸過多時,卻又讓人忍不住大笑。在雞尾酒式的情緒中,它輕輕敲了敲心裡的一扇門,於是我驚呼:「啊!這門那來的?」

 一個好的故事,感情通常是很誠實的,很貼近真實的。

 這部電影說的是三個人,帶著各自的困惑與悲傷走向東海岸,最後好像明白了些什麼,又好像什麼都還不懂。電影在海潮聲中結束,但電影裡錄音師、OL和心理醫生,還有我自己的困境,還一直揮之不去。

 到底什麼是最遙遠的距離?我們又在找些什麼呢?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些困境?《最遙遠的距離》沒有企圖給一個明確的答案,但它會輕輕地觸碰心裡那個最柔軟的角落,讓人又哭又笑地質問自己,要你自己去找答案。

 會不會只要問對問題、問好問題,有一天答案就會自己跑出來了呢?

 《最遙遠的距離》不遠了,11月2日上映。

米果的:不遙遠的距離

最遙遠的距離-我的同學阿傑

最遙遠的距離部落格

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

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

 很夢幻的電影片名。一個年輕人睡不著,深夜一個人跑到加油站去,發現油價已經漲到歷史新高。在加油站的服務老人就從油價談起,從哲學層面來分析世界經濟,原來加油站裡有大家不願面對的真相,還有一些不能說的秘密。

 上面全是鬼扯。我開玩笑地這樣告訴朋友,沒想到她竟然跟我說:「這片很適合你」-_-
##CONTINUE##
 昨天晚上到真善美看了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》的特映會。很久沒有看到這種笑中帶淚,卻又後勁很強的電影了。放映時全場笑聲不斷,但看完這部電影離開時,我們可能都會苦苦思索著「到底什麼是快樂?怎麼辦到」。

 為什麼我們會不快樂呢?

 奧運體操選手丹米爾曼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,他擁有人人稱羨的完美體能、優秀的學習成績、家境富裕,然而卻在每個晚上都被惡夢驚醒。他有次在深夜的加油站遇見了一個老人,因為覺得那老人很有智慧,所以就戲稱他為「蘇格拉底」。本來米爾套是要跟蘇格拉底學如何跳高的,但蘇格拉底要教他的不是那些技巧,而是人生的智慧。

 有段情節讓我印象深刻。老人帶米爾曼爬山,說要給他看一個很棒的東西。手腳並用爬了3小時後,他們到達的地方風景其實平凡無奇。米爾曼忍不住問:「這就是你要給我看的嗎?」

 「不是!我要給你看的,是你腳下的那塊石頭」

 「石頭?」米爾曼撿起那塊手掌大的石頭,根本是到處都有的東西。

 「你在開玩笑吧?」年輕人問。

 「沒有,這就是我要給你看的東西。」老人說。

 「我們那麼辛苦就是為了這個?」年輕人感到被騙的憤怒,

 「對,就是為了這個。其實我也不知道上來之後你會看到什麼,很抱歉讓你失望了。」老人轉身離開時說。

 米爾曼過沒多久就醒悟,其實他和老人一起爬山的這3小時非常快樂,最後到山上會看見什麼,其實一點也不重要。

 這是人生的比喻。一直以為,只有等到未來追求到某些東西,從此才能幸福快樂;就像爬山一樣,以為快樂是到達山頂之後會看到什麼驚人的景色,於是我們忽略路上的一切,以為快樂是追求成功之後的獎賞,我在想,我們會不會都誤會了,其實幸福是一種態度。

 這種「活在當下」的道理其實很多人都知道,但知道只是知識,而能夠去實踐它才是真正的智慧。這部電影笑聲和淚水交織,拼出了含著淚的微笑,和帶著笑的悲傷。

 看這部電影大概前20分鐘,我一直想著今天的一些事,還有電影結束之後要如何如何。才明白我總是在後悔過去、恐懼未來,這樣的我並沒有真正活著。

 雖然在深夜的捷運上,我沒遇到柏拉圖也沒遇到飯島愛,但我好像明白這幾個月的無力與焦慮從何而來。

 大家也到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吧(1026日上映),電影裡還有好多深刻的想法,雖然人是不可能在一瞬間脫胎換骨的,但這部好看的電影,會是個開始,推薦給所有追求幸福、或是覺得困惑的朋友。

我想去買原著小說來看。


本站相關:

快樂的80/20法則

《這輩子,你該做什麼?》

鐵馬千里行(後記)旅行的意義

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

又要跟人生請假啦?(徵求請假妙方)

 到底人為什麼要喝醉,把自己的聲音變得像音量過大的喇叭,或是搞得像台方向盤壞掉,連直線都沒辦法好好走的汽車呢?
##CONTINUE##
 詩人說:「勸君更飲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」、「何以解憂,惟有杜康」,荊軻刺秦王前大家更少不了訣別酒。而且不但悲傷喝,高興的時候更要喝;好友相聚就來個把酒言歡,有情人終成眷屬就去喝喜酒,就連到外面打野味也是喝花酒。

 酒到底為什麼這麼重要,我以前一直搞不懂,因為體質的關係,我一接觸到酒精100%會頭痛,所以我很少喝。

 在應酬的場合,如果在一堆酒杯面前,你喝的是烏龍茶什麼的,往往會被認為「不給面子」。可是為什麼不喝酒就是不給面子?仔細想想,大概光是要灌那麼多液體到肚子裡就夠難受了,更何況大家對酒精的抵抗力其實很有限,勉強配合對方喝,大概就是用勉強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敬意吧!「就算我什麼都不能做,至少我願意為你喝這一杯!」在乾杯時沒有說出的,是不是就是這句話呢?

 也有很多人真的是用酒來壯膽。有些人酒精濃度昇高後,才有說出「我愛你」的勇氣,才有當面罵上司是豬頭的氣魄。也有平常一副灑脫的人,喝了酒才發現原來他的眼睛是水龍頭。但所有酒後吐的真言、展現的真性情,大家會很有默契地用「當時喝醉了」當藉口,事後醒來大家可以再戴上面具,當作什麼都沒發生過,再若無其事地活著。

 原來,喝酒是我們跟人生請假的方法。有了這樣的理解,竟然覺得有點感傷了。

 有沒有其他跟人生請假的好方法,趕快來提供吧,我想很多人都需要。

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

雖然明知道這樣不好,但身體絕對是誠實的

 這不是《色.戒》的觀後感,只是有些話想說,心想也許說出來就會好一點。
##CONTINUE##
 這篇一點也不鹹濕、也不是男人狼人化,或畜牲化的產物。從九月單車環島回來之後,一直覺得身上穿著脫不掉的疲倦外衣,現在才明白,其實那是心裡多種極度焦慮互相融合的產品。

 其中一樣是對工作的焦慮。今天早上我參加公司的某活動,明明昨天睡得很飽,卻直打呵欠;打瞌睡讓我明白,即使上面的人講得再有道理,底下其他人有多被感動,這場合如何帶有神聖的色彩,我就是明白,我的熱情不在這裡。

 這就是所謂的「雖然知道這樣不好,但身體絕對是誠實的」

 在現在的工作環境,的確讓我不斷想到,到底我這樣下去會走到什麼地方?會有「前途」嗎?

 或者問題的根源不在前途,而在於自己。我其實一直是很壓抑的,從過去的幾個工作以來,總是告訴自己這件事可以幫助多少人、可以學習到什麼對職涯可能極有幫助的專業,或是希望在別人眼中是個有用的人,所以其實總是在勉強自己。

 「雖然知道這樣不好,但身體絕對是誠實的。」今天在活動上打瞌睡,在會議中打呵欠時,我知道我渴望的不是睡眠,而是要去做些什麼,才能讓我眼睛亮起來。

 在陳文玲的《越旅行越裡面》書中有句話說:「我們的定志(commitment)總是必須奠基於自己生命的核心,否則任何定志終究是不真誠的。」

 「到底我的熱情在那裡?」過去我一直這樣問,但似乎沒有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答案。

 然而,一個問題沒有答案,很可能是因為問題問得不對,或問得不夠清楚。

 或者不要相信自己理性的腦,而要相信感性的心,和身體吧?我給自己定下了時間表,我要向自己身體裡鑽,找出最真誠的自己,然後讓這個自己再累還是能夠微笑,而不是睡得再飽還是疲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