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

一個人的時刻總是偷渡上岸

 2007年聖誕節是很棒的一天,全2007年最喜歡的一天。但我當天隨手拍下的照片中,呈現的卻是完全相反主題。發現自己好像在快樂的行進中,感受到了那一閃而過的些什麼。
##CONTINUE##
 早晨空盪盪的機場,世界彷彿還沒有醒過來,沒錯!這一刻,和威爾史密斯一樣,我是傳奇:p

 在黎明像飛機一樣地降落之前,在幸福像航班一樣地準點之前,我只能要獨自安靜、耐心地等待。

 看板上寫的是:舞動雙翼,飛向思念的所在。充滿鄉愁的字句,很適合桃園機場的入境大廳。

 晚上的第2攤是和前同事們聚會。結束一天後,回復一個人的狀態,竟然就連搭捷運都徹底孤獨。

 這是捷運萬芳醫院站看到的景色,平常人來人往的出口,當天又是一副冷清樣。真的很有趣,明明過得很愉快,但我今天特別用相機記下的,都是孤獨的時刻。或許是因為我心底強烈地意識到,在這個世界上,我們誰不是在進行一場孤獨的旅程呢?

 重點不在是二個人、很多人還是一個人,而是我們在那些狀態下感覺如何。妳知道孤獨和寂寞不一樣,於是如何選擇,就是場心的攻防戰了。

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

久利生公平,你身邊有值得珍惜的人嗎?《HERO電影版》

 日劇《HERO》上演後6年,木村拓栽帶著《HERO電影版》捲土重來,我必須很誠實地說,電影版實在非常「老套」。
##CONTINUE##
 一切都是熟悉的樣子,從配樂、先爆笑後感人的劇情公式、讓人噴飯的的電視購物商品、什麼都有賣的神奇餐廳與老板、主要演員們排排站在林蔭大道下的畫面等等。6年不見,這些熟悉的要素一下子湧到我們面前,好像要彌補這6年來的空白,帶我們再回到東京地檢署城西支部。

 就連檢查官久利生公平(木村拓栽飾)和事務官雨宮舞子之間的愛情也還是若有似無。日劇版的結尾,雨宮到小島上找久利生,大概所有觀眾都認為他們已經有了。結果,他們除了後來一起去看了一次世界盃足球賽日本隊的比賽後,已經6年沒有聯絡了-_-這不太可能吧?

 於是,觀眾只好在電影的2小時中,不斷為這既害羞又驕傲的倆人敲邊鼓。「拜託!你們當中誰直率一點好不好!」很多人也都這麼想的吧?愛在曖昧不明時最美麗,為了讓觀眾跟著他們一起情緒起伏,久利生和雨宮也只好一路不清不楚下去。

 沒錯,這些都是很老掉牙的故事了。但新瓶裝舊酒我也愛得很啊,也許我們在想放鬆時,並不需要超過日常經驗太多的東西,像《我是傳奇》全世界只剩下一個人啦,像《惡靈古堡3》全人類都被病毒感染啦(這兩部還真像)。

 於是,即使在《HERO》演完6年之後,我們還是可以找回那些那人大笑讓人流淚的故事。日劇迷應該可以放心。

 不過,我還是覺得這彼此等6年的劇情太扯了,我想只有電影才掰得出來:p。身邊如果有值得珍惜的人,一定要好好對待對方啊。


PS
:喜歡《HERO》的人,也可以看看老日劇《大搜查線》,感覺非常相似,也一樣出了電影版,還創下日本的票房記錄。


本站相關:

《華麗一族》啟示錄

日劇「HERO」中一張沒有出現過的床


【重貼】日劇《HERO》中一張沒有出現過的床

寫於2001年4月24日

 上個週末兩天假期,都是陰雨天氣,待在家裡看日劇「HERO」的VCD。男主角久利生公平是個不僅衣著隨便,辦案方式更特立獨行的檢查官(木村拓哉飾)。 「HERO」情節著重在久利生的人生觀、工作態度和與週遭同事們的人際關係上,至於和檢查官助理間(松隆子飾)的愛情部份著墨不多,但是自始至終保持著一 種曖昧不明的美麗,是齣風格很不一樣的日劇。
##CONTINUE##

  在一次醫療過失的調查中,久利生公平檢查官好不容易說服了參加當時手術的實習護士,願意在開庭時說出她所看到的一切。但沒想到在被告律師威脅利誘下, 實習護士又改口說她參與的是另一場手術。久利生公平頓時呆掉,只能回答:「是,是,是這樣嗎?」他慌張地翻著資料,開始語無倫次起來。

  久利生好不容易稍稍鎮定下來,他問護士參與的那場手術,病人是怎麼來的?「坐計程車!」來到醫院後你們是用病床推他進去的是吧?一般好像都是這樣處理 的?「對,我們把他抬上病床後推到急診室!」實習護士對答如流。「可是,我這裡有妳說的那位病人病歷,他是八個月大的嬰兒,而且因為頭部受傷送到醫院來 的!」「八個月大的孩子怎麼可能坐計程車呢?而且頭部受傷的話,一定是由父母或其他人抱進去才對,怎麼會先讓他躺在病床上呢?請妳還是老實說吧!」久利生 不斷質疑護士的證言。在不斷詢問之下,實習護士才說了真話。

  檢查官助理事後問男主角為什麼要這麼努力,真的那麼想和被告律師一較高下嗎?還有是怎麼想到要從「床」開始問的。久利生回答:「這和勝負沒有一點關 係。我昨夜熬夜讀病歷資料,邊看邊想著,那名死去的病患躺在醫院床上是什麼感覺?一定很害怕很無助吧!如果這次的醫療疏失被蒙混過去的話,死者一定很不甘 心吧!而且更重要的是,以後還會有更多人因此而死!」

* * * * *

  我現實生活中的電話那頭,陳情人的語氣意外地平靜:「這次生產過程胎兒流產、太太腦死。我沒有說一定是醫院的醫療過失,我請你們出面,只是想知道真相而已。以免別人 也發生同樣的悲劇。」我突然想起「HERO」男主角說的那句話:「我在想,那名病患躺在醫院床上是什麼感覺?」我回想高中時因病住院時的心情,因為胸口插 著導管,每次起身都會痛得要命;還有無法自由走動,一個人在黑漆漆的夜裡躺在病床上的孤寂感。

  我馬上開始聯絡,將事件所有相關人找來,預計在幾天後安排一場協調會。

  有很多事情,是我無能為力的;不然為什麼即使竭盡全力,「真實」露頭之處永遠僅是冰山一角?有很多事情,是我無法理解的;不然為什麼無論怎樣嘗試,也 無法用語言精確地表達我的原意?可是,每天工作面對大量的案件,突然驚覺,要變得麻木而冷酷無情卻意外地簡單,只要忘了那躺在醫院床上是什麼的感覺就行 了!

2001年4月24日

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

讓人邊吃邊看的世界大戰-《行銷戰爭》

 我一個人吃飯時總是要邊吃邊看點什麼,這真的是個壞習慣。最常伴飯的都是很輕鬆的節目或是漫畫之類的,不過這星期配晚餐和早餐的,卻是一本行銷書《行銷戰爭》,它實在寫得太精采了。
##CONTINUE##
 200
年前,一位普魯士的軍官克勞塞維茲(Karl von Clausewitz, 1780-1831)寫了《戰爭論》(On War)這本書,它幾乎影響了所有國家的建軍思想,至今仍被軍事院校奉為必讀經典。

 兩位行銷專家賴茲、屈特重讀《戰爭論》後,發現它根本是部市場行銷學,因為克勞塞維茲對戰爭本質的描述與分析,幾乎都適用於商業活動。於是他們合作寫出了《行銷戰爭》這本書。這本書最精采的論述,就是企業應運動軍事原則,依自己在市場上不同的地位(軍力),採取不同的行銷戰。

 詹宏志認為,若講行銷,沒有讀過比這本書更好,每次要出一本雜誌,他就不知不覺用《行銷戰爭》的分析圖來構想。

 它是20年前寫成的長銷書,想想這世界上有幾本行銷書能存活這麼久呢?這幾天讀了感覺深受震撼,覺得就算自認為跟行銷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也可以去看看,重新檢視我們的舊觀念,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。

你不會因為較好的產品而獲勝,較高的洞察力才會讓你成為贏家。(麥當勞為何能贏過漢堡王?)

成為市場領導者的方法,不是因為比眾多的競爭者好,而是與眾不同。(戴爾電腦成功的因素)

 有理想的人經常覺得,社會不接受某樣東西或理念,是因為這個社會水準不夠。「為什麼這東西這麼好,大家卻不接受它呢?」我想無數的社會改革者、媒體人、學者、文藝青年……都問過類似的問題。

 詹宏志曾在篇文章中寫過:「從我崎嶇不平的生涯看來,文化工作者擁有的力量可以比他想像的還大一些。如果有年輕人問我如何做到,一時之間我可能會覺得靦腆,不禁囁嚅地說:『或者學一點經濟學?』…」

 讀了這本書,看到一點點市場的東西,好像有一點點理解詹宏志上面說的那些了。

 還有,《行銷戰爭》中特別以可樂大戰、漢堡大戰、啤酒大戰……等產業行銷史來分析,真的很適合邊吃邊看啊:p

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

2007亞錦賽-我想講的,從來不只是棒球

 人生有數十年,我們沒有辦法在一次看完。棒球是濃縮的人生,甚至有許多運動員窮盡畢生之力,就是為了那一場比賽,所以有什麼比看球來體會更方便呢?
##CONTINUE##
 昨天亞錦賽日韓之戰打完後,主播就開始在精算,中華隊如果明天能以2比0完封日本隊,就能完成進軍奧運的夢想(今天最新的數字是3比1)。主播隨著比賽的進行不停在講中華隊的夢想數字。完封?我和室友們聽了噗嗤一笑,我們心想,不要被日本痛電就萬幸,還完封?雖然這樣聽起來真的很不愛台灣,但這是我們理智的部份。

 但我們還是坐在電視機前面,全程幫中華隊加油,故做理智狀的我們,內心深處還是對中華隊有所期待。

 阿福(陽建福)投得真是好,面對日本隊的強力膠般的超黏打擊群,前6局只掉了1分,而且鋒哥還轟了一支2分炮,讓中華隊反倒領先。也許奇蹟真的會發生,那一刻,是全國球迷今晚最幸福的5分鐘。

 每次中華隊遇到強敵,我們都會說要用念力、用熱血,喔,別忘了還有「愛」來幫中華隊加油。然而阿福再威猛還是肉身,用球數過多的他一下場,日本的棒子就敲得我們滿頭包,最後的比數是10比2。

 現在的國家隊打者只能以中職球員為主體,所以沒有從根本的台灣棒球環境改變起,沒有講求效率和方法,做事情只想靠念力、熱血和愛是不夠的。

 如果你有多看日本隊的比賽,會發現他們對於細節非常重視,這些日職球星處理每一個球的專注和認真的態度都是一樣的,不管對手是菲律賓,還是韓國或中華隊。而這態度,不只是比賽中,甚至包括賽前的準備(從對手情報蒐集、自己的伙食)

 以中華職棒為主體的打者,平常習慣的是130km左右的球速,但日本隊的投手動輒145km以上,所以大家都打不到。記得許銘傑出國前就曾經感慨地說過:「如果我在台灣投130km就能三振打者,那我為什麼要投140以上呢?」但130投久了,140就成為絕響。長期待在安逸沒要求的環境,真的會讓人退步的。

 妳一向知道的,雖然我常談球賽,但我真正想講的,從來不只是奧運、亞錦賽或世界盃。今天中華隊慘敗,想到一些事,感慨突然多了起來。

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

沉澱的儀式

 詩人說:如果在我們的心中放進一首詩,是不是可以沉澱出所有的昨日?
##CONTINUE##
 心亂和心煩是心裡的常駐病毒,我比電腦更需要磁碟重組。習慣在寫字前先翻翻書,倒不一定跟想寫的內容相關,而是用別人精鍊過的文字,沉澱自己
浮噪、紛亂的心。

 就像白煮蛋沾沾醬油,雖然沒辦法像滷蛋那樣入味,但還是會有點鹹吧

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

領先托爾斯泰40年的女人

 夢想不一定是要在30歲前賺到第一個一百萬,不見得就得環遊世界,或是登上南極大陸的中心。夢想,可以只是想學一直沒辦法駕御的單車,像俄國文豪,《戰爭與和平》的作者托爾斯泰就是到了60好幾才開始騎腳踏車。
##CONTINUE##
 M從小學起就跟著哥哥學車,但兄妹倆多年來寒暑假的駕訓班一直成效不佳,M讀高中時,她哥哥終於明白她是塊朽木,從此不再理會她學車的要求。可是這些年過去了,她仍然把學騎鐵馬當成年度重大計劃。

 表面上越微不足道的小事,有時候反而更需要勇氣。對很多人來說,騎單車是在遙遠童年時就學會的技能,而M照理說應該很怕學車時在別人面前露出彆腳又笨拙的糗態,而且到時候要是跌跌又撞撞,還可能會在身上留下傷痕。

 「我一定要學會,」M這麼跟我說,她說沒有任何顧忌,於是我也答應當她的新教練。「教我騎車是全世界最自討苦吃的事,」M提醒我她學車的經驗,希望我不會因為教到火大和她絕交。哈哈,這聽起來好像很有挑戰性,我也沒教過人學車,就去做了點功課,只是我也不知道我的方法是否真的管用。

 我們找假日的下午特訓,一開始我把車子的踏板拿掉,讓她坐在車上用漫步訓練平衡感。一開始她連平衡都不會,車頭還不時撞上護欄,到了6天後的愚人節,當我們第2次練習時,她已經能在淡水河畔奔馳了,而且學車期間人可是1次都沒摔過喔。「耶!我會騎腳踏車了!」聽她高興得邊騎邊叫,我真的很感動。哈哈,這絕不是因為我親手創造了神蹟,更不是認為自己能化腐朽為神奇:p

 覺得反而是她教了我很多東西,如果不是她自己的執著,任何人都幫不了她的!她沒有因為10幾年來失敗的經驗,就認定自己一定學不會;沒有因為怕丟臉怕受傷,就找一堆理由來逃避,她這種不自我設限的氣度,讓我非常感動。

 M妳真的很了不起,妳已經是領先托爾斯泰40年的女人了!

圖為我們練習的場地,淡水河的單車專用道竹圍段。

原寫於2006年4月2日

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

2007年世棒賽中美之戰:面對強敵的年輕人啊!

 2007年世界盃棒球賽,中華隊與美國在預賽的最後一場交手爭取A組冠軍。九局上半黃志龍登板,年僅18歲的他,要面對由美國職棒3A明星球員。這簡直就像是吉普車對上坦克車。我一直在想,這位小將面對生平遇過最強大的打者們,會是怎麼樣的心情呢?
##CONTINUE##
 黃志龍是台灣青棒隊的王牌,這次特別被選入成棒代表隊,是備受期待的未來之星。其實他應該要害怕的,前八局美國隊已經把職棒前輩們轟得頭昏腦漲,一共得了9分,每個拎著棒子走上來的打者,都像是帶著核彈頭的樣子。

 我不知道黃志龍當時心裡怎麼想,即使他再害怕,他還是得把手中的球投出去,還是得勇敢把球往好球帶塞。結果棒球漫畫中天才少年初次登場就讓人驚豔的場景沒有出現,他還被轟了一發陽春炮。

 看出場外,場邊沒有救援投手在熱身,郭泰源總教練已經決定把這最後一局交給他了。這一刻,教練彷彿在告訴他:沒有逃避的餘地,就算被打爆,也不要期望有人會來救你。我們相信你,但你也要相信你自己。

 黃志龍沒有被全壘打擊垮,很快地他結束了這一局。

 不只黃志龍,中華隊今天讓我們看到面對強敵的無懼。看了今天的比賽,可以很明顯看出來中華隊的實力遠不如美國。可是,今天美國得1分,我們就追回1分,美再得2分,我們還是立刻追回2分。好吧,美國一口氣衝3分,我們竟然(請原諒我用了這兩個字)還能第三度追平……

 美國隊的打擊太過份了,簡直像是核子武器,我們才剛剛沉醉在三度追平的喜悅裡,沒十分鐘又被美國人打醒,他們一口氣連得4分。在理應已經跌落絕望深淵的九局下半,中華隊反擊了1分,還攻佔滿壘,讓美國隊守護神冷汗直流。即使最後還是以7比10落敗,但這場比賽也夠讓人傳頌了。

 這場比賽中華隊告訴了我們一個秘密:如果心裡不相信自己會贏,不努力表現出會贏的樣子,就一定不能獲得勝利。講真的,預賽的最後一場比賽其實輸了也沒太大關係,因為我們已經篤定晉級八強,但中華隊全力拼鬥的樣子真的很讓人動容。

 比賽是場濃縮的人生。不懂得棒球的人,可能會很難理解,為什麼追平、逆轉會讓人欣喜若狂,或許我是希望從這一幕幕真實上演的棒球戲中,相信自己也能在現實生活中突破逆境,找到讓自己面對世界的勇氣。

 我想被轟出全壘打也無所謂,真正的失敗,應該是不敢把球往好球帶塞。

相關:【重貼】世棒賽-選擇背對球場的人

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

像棒球一局被連得10分的那天

 某天晚上,好友問我隔天要不要去北海岸?他沒說為什麼,但顯然他心情不會太好,其實我也差不多,抑鬱的心情前往陰暗的港灣,難道要相約去跳海?
##CONTINUE##

 但這一天,是我這輩子見過最美麗的北海岸,東海岸的氣味彷彿被複製過來。

 友人失戀,而我也心事重重,感覺這陣子心裡像是乾枯的沙漠,不論種什麼都結不出果。

 我們還是努力拍下美景。多年之後,誰還會記得這個灰心喪氣的下午呢?我們只會記得那天海這麼美麗,還有我們笑得這麼高興。

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

【重貼】世棒賽-選擇背對球場的人

 明天是世界盃棒球賽的開幕戰,由中華對上義大利。6年前,一樣是世棒賽開幕戰、天母、中華VS義大利,先發投手是許銘傑。今天我和七年級的同事聊到這個,覺得自己已是白頭宮女話當年。那年中華隊給了全台灣最棒的禮物,分享一場想要永遠記得的場次:準決賽,中華對美國。
##CONTINUE##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2001年在台灣舉行的世界盃,再次燃起了我對棒球的熱情,幾乎每一場中華隊的比賽我都有看轉播,所以這兩個星期,不管有事沒事,我通常都九點半才離開辦公室。中、義開幕戰和中美兩國的準決賽,我還跑到現場觀戰。

  11月17日晚上6點的中美大戰,因為怕找不到位置,和朋友5點不到就入場,沒想到球迷們早就把天母棒球場塞得座無虛席,找不到座位的我們只好挑了一個三壘方向的走道坐下。

  開賽前球迷們就開始鼓噪了,滿場飄著國旗,四處開始響起號角聲,友人笑稱:「是怎樣?要武昌起義了喔?」

  球迷的眼睛總注意著球員的一舉一動,為許銘傑投的每一個好球歡呼,為陳金鋒的每一次出局嘆息。在觀眾席裡,我注意到一群很特別的人;他們總是背對著球場、手拿麥克風帶頭吶喊:「中華隊、加油!中華隊、加油!中華中華中華、加油加油加油!」全場熱情的聲援,就是由這幾個人發動的,他們是啦啦隊長。

  「當你總是背對著球場激勵球迷時,不就看不到比賽了嗎?」我一直想問他們這問題。他們命中註定要錯失比賽的重要關鍵、遺漏每個叫人歡呼或嘆氣的細節。好不容易來到這裡,眼光卻望向觀眾,或是更遠的遠方,啦啦隊長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?難道一點也不覺得可惜嗎?我一次又一次地注意到這個情景。

  但他們似乎心滿意足,甚至在天母球場14度的寒風中,脫光了上衣,誇耀般地展示身上的人體彩繪(見上圖)。他們很少看球,只是吹著哨子擂著鼓,扮演為中華隊加油的發電機。

  五局上半美國隊進攻,那顆飛越中外野圍牆的2分全壘打凍結了全場的加油聲。看到球迷們失望又嘆氣的反應,一位啦啦隊長雙手抓起那根長約3公尺的旗桿,隨著身體扭動的節奏,不斷揮舞著國旗,在空中畫出一個又一個8字型軌跡。雖然只是場棒球比賽,但看著啦啦隊長在鴉鵲無聲的觀眾席裡獨自揮舞旗幟,心底竟浮現一股悲壯的感覺。他最後還對著天空大吼,彷彿這樣子就可以上達天聽、改變命運。看到如此賣力的演出,靜默了30秒的我們,手中的加油棒再度瘋狂。

  球迷們不放棄,中華隊也很爭氣,緊接著五局下半,鄭昌明那顆直擊左外野的陽春彈,將比數扳成2比1。只落後1分了,全場球迷都興奮得跳起來。

  可是那支全壘打,竟是中華隊全場唯一的1分。到了九局下半,打擊一路受到美國左投壓制的中華隊已經以1比4落後。眼看大勢已去,只剩最後半局的反攻機會,但沒有人肯離場,沒有人要放棄!我們堅信,只要不到三人出局,中華隊就不會斷氣!全場球迷都坐不住了,站起來發瘋似的狂敲手中的加油棒,全場的喇叭聲和加油棒敲擊聲蓋過鼓聲,蓋過了世界上一切的聲音;那時我們天真地以為,只要盡全力地敲,力量就能傳到中華隊的棒子上!滿場觀眾爆起了最混亂,卻也最巨大的聲援!

  球迷們的呼喚,中華隊聽到了;打者羅敏卿在2出局後擊出右外野方向滾地安打,中華隊燃起一絲希望,隨即換上許聖杰代跑,可是他一個不注意竟然被美國投手牽制出局!一萬多名觀眾在一瞬間都成了啞巴,無法致信的我們花了好久才反應過來,發出陣陣的嘆息聲。

  任我們聲嘶力竭地吶喊,九局下半,奇蹟還是沒有來。

  比賽終了,中華隊以三分飲恨,沒能打進入冠亞軍決賽。和朋友本來想等晚一點人走得差不多再離開。我們等了一回兒,奇怪?怎麼沒有人要離場呢?於是我們決定逆向操作,趁這時快步走向出口。

  後來才知道,比賽結束後,球迷們還是不忍離去,啦啦隊長仍擂著鼓,帶領觀眾一次又一次地對球員們喊著:「中華隊、加油!中華隊、加油!」球迷們直到球員搭上巴士還不肯散去。就算中華隊輸了,球迷還是相信、支持中華隊,這讓教練和球員們看了不掉淚都難。

  (呃!那相較之下我的表現會不會太理智了一點?當完九局的「啦啦隊公務員」,就準時下班回家了:p不過隔天的中日季軍戰,我還是在家裡邊看電視邊敲加油棒,活像個白痴!)

  就如同隊長洪一中在打敗日本後說的:「球迷的鼓勵,是中華隊士氣一直保持在高檔的主要關鍵。」但也別忘了,就是有來到球場卻不看球的啦啦隊長,球迷們才能組織起來,讓場內的加油熱力互相感染、成為中華隊再出發的動力!

  選擇背對著球場的啦啦隊長,眼光永遠停留在球迷身上!他們是觀眾席裡的superstar。

(寫於2001年11月18日)

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

什麼是最遙遠的距離

 最遙遠的距離,就是好電影在你面前,卻沒辦法到戲院跟人擠。

 很多人聽到「得獎國片」+「新銳導演」,可能就會慌張地假看手錶,眼神飄移地說:「呃…我還有事!」我必須承認,身為心理疲勞的上班族,我本來是抱著「以毒攻毒」的心情去看《最遙遠的距離》的。果然!開演男主角就哭了快一分鐘。不過我錯了,接下來的笑聲簡直就要把戲院的屋頂掀起來。
##CONTINUE##
 影片最後呈現的是海,我從黑暗的放映廳裡,像是浮上般地沿階梯上到出口,腦海不斷響起的曲調竟然是《熱線你和我》。那是片中心理醫生和檳榔西施軋卡拉OK時唱的歌,等你看過電影,一想到「這是一條感情的線路 屬於你和我。鈴聲響起那就表示 情話悄悄說……哈~熱線你和我……」的旋律,保證你也會忍不住笑出來。

 片中的笑點很多,而且都很歡樂,像是錄音師小湯反制仙人跳那段,還有買春時心理醫生阿才和援交女要求互換身份玩角色扮演。還有阿才躺在小湯大腿上,兩個大男人進行「戲劇治療」,開始講起情話來。哈哈!聽起來好像比《色戒》還要春色無邊喔?
 但如果只是這樣,我這兩天也不會一直想著這部片了。《最遙遠的距離》的節奏很特別,一開始是苦,當苦澀要讓人作嘔時,卻在嘴裡化成甘甜。而在甜味中,卻又品嚐到了酸楚。每當胃酸過多時,卻又讓人忍不住大笑。在雞尾酒式的情緒中,它輕輕敲了敲心裡的一扇門,於是我驚呼:「啊!這門那來的?」

 一個好的故事,感情通常是很誠實的,很貼近真實的。

 這部電影說的是三個人,帶著各自的困惑與悲傷走向東海岸,最後好像明白了些什麼,又好像什麼都還不懂。電影在海潮聲中結束,但電影裡錄音師、OL和心理醫生,還有我自己的困境,還一直揮之不去。

 到底什麼是最遙遠的距離?我們又在找些什麼呢?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些困境?《最遙遠的距離》沒有企圖給一個明確的答案,但它會輕輕地觸碰心裡那個最柔軟的角落,讓人又哭又笑地質問自己,要你自己去找答案。

 會不會只要問對問題、問好問題,有一天答案就會自己跑出來了呢?

 《最遙遠的距離》不遠了,11月2日上映。

米果的:不遙遠的距離

最遙遠的距離-我的同學阿傑

最遙遠的距離部落格

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

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

 很夢幻的電影片名。一個年輕人睡不著,深夜一個人跑到加油站去,發現油價已經漲到歷史新高。在加油站的服務老人就從油價談起,從哲學層面來分析世界經濟,原來加油站裡有大家不願面對的真相,還有一些不能說的秘密。

 上面全是鬼扯。我開玩笑地這樣告訴朋友,沒想到她竟然跟我說:「這片很適合你」-_-
##CONTINUE##
 昨天晚上到真善美看了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》的特映會。很久沒有看到這種笑中帶淚,卻又後勁很強的電影了。放映時全場笑聲不斷,但看完這部電影離開時,我們可能都會苦苦思索著「到底什麼是快樂?怎麼辦到」。

 為什麼我們會不快樂呢?

 奧運體操選手丹米爾曼是大學裡的風雲人物,他擁有人人稱羨的完美體能、優秀的學習成績、家境富裕,然而卻在每個晚上都被惡夢驚醒。他有次在深夜的加油站遇見了一個老人,因為覺得那老人很有智慧,所以就戲稱他為「蘇格拉底」。本來米爾套是要跟蘇格拉底學如何跳高的,但蘇格拉底要教他的不是那些技巧,而是人生的智慧。

 有段情節讓我印象深刻。老人帶米爾曼爬山,說要給他看一個很棒的東西。手腳並用爬了3小時後,他們到達的地方風景其實平凡無奇。米爾曼忍不住問:「這就是你要給我看的嗎?」

 「不是!我要給你看的,是你腳下的那塊石頭」

 「石頭?」米爾曼撿起那塊手掌大的石頭,根本是到處都有的東西。

 「你在開玩笑吧?」年輕人問。

 「沒有,這就是我要給你看的東西。」老人說。

 「我們那麼辛苦就是為了這個?」年輕人感到被騙的憤怒,

 「對,就是為了這個。其實我也不知道上來之後你會看到什麼,很抱歉讓你失望了。」老人轉身離開時說。

 米爾曼過沒多久就醒悟,其實他和老人一起爬山的這3小時非常快樂,最後到山上會看見什麼,其實一點也不重要。

 這是人生的比喻。一直以為,只有等到未來追求到某些東西,從此才能幸福快樂;就像爬山一樣,以為快樂是到達山頂之後會看到什麼驚人的景色,於是我們忽略路上的一切,以為快樂是追求成功之後的獎賞,我在想,我們會不會都誤會了,其實幸福是一種態度。

 這種「活在當下」的道理其實很多人都知道,但知道只是知識,而能夠去實踐它才是真正的智慧。這部電影笑聲和淚水交織,拼出了含著淚的微笑,和帶著笑的悲傷。

 看這部電影大概前20分鐘,我一直想著今天的一些事,還有電影結束之後要如何如何。才明白我總是在後悔過去、恐懼未來,這樣的我並沒有真正活著。

 雖然在深夜的捷運上,我沒遇到柏拉圖也沒遇到飯島愛,但我好像明白這幾個月的無力與焦慮從何而來。

 大家也到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吧(1026日上映),電影裡還有好多深刻的想法,雖然人是不可能在一瞬間脫胎換骨的,但這部好看的電影,會是個開始,推薦給所有追求幸福、或是覺得困惑的朋友。

我想去買原著小說來看。


本站相關:

快樂的80/20法則

《這輩子,你該做什麼?》

鐵馬千里行(後記)旅行的意義

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

又要跟人生請假啦?(徵求請假妙方)

 到底人為什麼要喝醉,把自己的聲音變得像音量過大的喇叭,或是搞得像台方向盤壞掉,連直線都沒辦法好好走的汽車呢?
##CONTINUE##
 詩人說:「勸君更飲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」、「何以解憂,惟有杜康」,荊軻刺秦王前大家更少不了訣別酒。而且不但悲傷喝,高興的時候更要喝;好友相聚就來個把酒言歡,有情人終成眷屬就去喝喜酒,就連到外面打野味也是喝花酒。

 酒到底為什麼這麼重要,我以前一直搞不懂,因為體質的關係,我一接觸到酒精100%會頭痛,所以我很少喝。

 在應酬的場合,如果在一堆酒杯面前,你喝的是烏龍茶什麼的,往往會被認為「不給面子」。可是為什麼不喝酒就是不給面子?仔細想想,大概光是要灌那麼多液體到肚子裡就夠難受了,更何況大家對酒精的抵抗力其實很有限,勉強配合對方喝,大概就是用勉強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敬意吧!「就算我什麼都不能做,至少我願意為你喝這一杯!」在乾杯時沒有說出的,是不是就是這句話呢?

 也有很多人真的是用酒來壯膽。有些人酒精濃度昇高後,才有說出「我愛你」的勇氣,才有當面罵上司是豬頭的氣魄。也有平常一副灑脫的人,喝了酒才發現原來他的眼睛是水龍頭。但所有酒後吐的真言、展現的真性情,大家會很有默契地用「當時喝醉了」當藉口,事後醒來大家可以再戴上面具,當作什麼都沒發生過,再若無其事地活著。

 原來,喝酒是我們跟人生請假的方法。有了這樣的理解,竟然覺得有點感傷了。

 有沒有其他跟人生請假的好方法,趕快來提供吧,我想很多人都需要。

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

雖然明知道這樣不好,但身體絕對是誠實的

 這不是《色.戒》的觀後感,只是有些話想說,心想也許說出來就會好一點。
##CONTINUE##
 這篇一點也不鹹濕、也不是男人狼人化,或畜牲化的產物。從九月單車環島回來之後,一直覺得身上穿著脫不掉的疲倦外衣,現在才明白,其實那是心裡多種極度焦慮互相融合的產品。

 其中一樣是對工作的焦慮。今天早上我參加公司的某活動,明明昨天睡得很飽,卻直打呵欠;打瞌睡讓我明白,即使上面的人講得再有道理,底下其他人有多被感動,這場合如何帶有神聖的色彩,我就是明白,我的熱情不在這裡。

 這就是所謂的「雖然知道這樣不好,但身體絕對是誠實的」

 在現在的工作環境,的確讓我不斷想到,到底我這樣下去會走到什麼地方?會有「前途」嗎?

 或者問題的根源不在前途,而在於自己。我其實一直是很壓抑的,從過去的幾個工作以來,總是告訴自己這件事可以幫助多少人、可以學習到什麼對職涯可能極有幫助的專業,或是希望在別人眼中是個有用的人,所以其實總是在勉強自己。

 「雖然知道這樣不好,但身體絕對是誠實的。」今天在活動上打瞌睡,在會議中打呵欠時,我知道我渴望的不是睡眠,而是要去做些什麼,才能讓我眼睛亮起來。

 在陳文玲的《越旅行越裡面》書中有句話說:「我們的定志(commitment)總是必須奠基於自己生命的核心,否則任何定志終究是不真誠的。」

 「到底我的熱情在那裡?」過去我一直這樣問,但似乎沒有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答案。

 然而,一個問題沒有答案,很可能是因為問題問得不對,或問得不夠清楚。

 或者不要相信自己理性的腦,而要相信感性的心,和身體吧?我給自己定下了時間表,我要向自己身體裡鑽,找出最真誠的自己,然後讓這個自己再累還是能夠微笑,而不是睡得再飽還是疲倦。

2007年9月22日 星期六

在學學聽雷光夏的現場演出

 大四那年冬天,在公館和朋友逛唱片行時,無意間聽到雷光夏的專輯《用臉頰貼緊月球》,就被她那深遂而空靈的聲音吸引。昨天晚上和R終於在內湖學學文創的植樂空間聽到她的現場演出。
##CONTINUE##
 雷光夏是位創作型女歌手,她每張專輯都要花34年的時間製作,她不打歌,她的歌我也從來沒有在KTV聽人唱過,也很少人可以談論她。這樣也好,就把她的音樂當成只有少數人擁有的珍寶,好好地收藏著。

 雷光夏的聲音我很熟悉,她的音樂中有不少旁白,非常溫柔動聽。她的聲音和音樂總讓我聯想到宇宙、黑暗、海洋和月亮。之前我以為她每句話都會非常感性,昨天現場才發現她講起話來很有趣,很能帶動現場氣氛;她說今晚不是演唱會,而是「中秋聯歡晚會」。她也在唱完第一首歌之後,說她忍不住一定要講,台下有位2歲小妹妹的白色尿布「走光」了,害她唱歌時也忍不住一直看……

 雷光夏的音樂給人的感覺其實輕輕的、淡淡的,不會讓人感動到全身起雞皮疙瘩,但她的歌不會聽膩,只要將CD一直播放一直播放,就可以感覺到房間裡的空氣變得不太一樣了,總覺得這些音符總是保持距離、慢慢挖掘我們內心裡的憂傷,然後溫柔地把這些化成幽微的氣息。就像一位真正的好朋友一樣。

 走出植樂空間,耳裡迴繞著剛剛第一次聽到的《黑暗之光》這首歌。「我好久沒聽到那麼讓人感動的音樂了,」R說。真的好像有些什麼被改變了,一樣走在內湖堤頂大道,但那下不停的雨和泥濘的人行道,好像都變成讓人愉快的事了。

圖中紫衣者為雷光夏

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

李安、詹宏志聊天會4-李安電影的魔法配方

 王建民靠伸卡球立足大聯盟,那麼李安是靠什麼必殺技縱橫影壇?聽聽詹宏志和李安怎麼說。
##CONTINUE##
 詹宏志認為李安的電影非常細膩,讓人看了很舒服。《斷背山》原著只有29頁,故事情節不多,這讓李安能有時間一點一滴地營造感情和氣氛,而要處理好這些部份有很多很細、很基本的工作。「有太多導演急著想要說什麼話,但是說好一個故事所需的,像怎麼把句子寫好,把文字寫好的基本功夫,下功夫的人不多。」詹宏志說。

 李安電影的札實感,讓詹宏志想起一位建築師林洲民,他記得林洲民剛留學回國時曾經對他說:「也許我蓋不出什麼可以傳世的作品,但是我絕對有能力把房子設計得冬暖夏涼。」而林日後卻是得獎無數,當天的會場誠品信義店也是他的作品。詹宏志很好奇,為何李安的電影看來也都「冬暖夏涼」。

 「我是一個很不一樣的學生,不是老師怎麼教就怎麼拍的『好同學』」,李安說有些同學拍起電影完全本本份份的,基本動作好對他們來說反而變成一種障礙。「但我也不是那種一出手就讓人驚為天人,像王家衛那樣,」李安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人,他總是認真學基本動作再開始嘗試變化,而這大概是在台灣的生活和當兵時給他的教養。「就像張德培學網球時,先要求把每一球準確的打到界內,接著才要求力道。」

 李安回憶剛進NYU的時候,每個同學都意氣風發,總是急著表現,對老師說的話聽不進去,一副就是要自己來的樣子。「我自己應該也是,只是我當時真的沒有什麼話要說,」李安認為很多天才型的導演,其實在三十幾歲就已經在思考一些人生很重要的問題了,但也許他是個晚熟的人,還沒急著想表現什麼,所以在課堂上比較能聽得進去。雖然他認為光做好基本的東西並不足以拍出好電影,但他對做好基本功沒有排斥的感覺,而且基本的東西卻總是給他很大的啟發。

 像「電影比人生快」這個重要概念,就是李安的老師在第一堂課時教的,這個概念當時他聽進去了,讓他至今受用。李安說現實人生沒得選擇,人們只能用一生慢慢看。但電影不一樣,電影可以跳接,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。「所以電影不是人生!」、「電影是做出來的!」李安強調,鏡頭裡看到的東西和親身體驗是不一樣的,像他到大峽谷感受到的壯闊風景,用鏡頭拍出來後和親身經驗相差很遠。而要儘量接近那種感覺,是有各種方法的。

 「其實我一直到拍《理性與感性》都還在學那些基本的東西,」李安說拍片時和同事們攪和在一起,他才慢慢真正了解這些東西。李安他花在基本功的時間非常久,包括他待在家裡6、7年沒有工作的時候,他也在學電影的結構,「累積的東西不要小看,也許它看起來它不是太聰明的。」李安強調。「但光是苦功,如果缺乏靈性也沒有看頭。」李安自認他的作品是很破格的,但前題是他清楚結構,知道出格會有什麼效果。

 除了曾經下過的苦功,李安最後提到,片子不要留給人斧鑿的痕跡。像他頭幾部電影都把戲做得很足,就怕觀眾感受不到他想傳達的意念。他一直到了拍《冰風暴》時才體會,要預留讓觀眾能夠參與的空間。「觀眾其實是來看他們自己,」李安解釋,觀眾來看的不是演員或導演,而是想從電影中看到自己的感情、自己的生活,和自己有關的東西。「好多次我都想跟某些演員說其實你們不重要,但總是不好意思直講。」

 聽到這裡有種被觸動的感覺,就像當天我與其說是去聽兩位大師的對話,還不如說是去尋找些關於自己的什麼。所有讓人感動的創作不都有美感,都有能讓人代入的特質嗎?

 每個人心裡都有話想說,網路時代好像每個人都有發聲的管道了,但仔細想想,如果不是市場調查或選舉民調,有誰關心我們的意見和理念呢?如果不是醫生,誰有空聽我們的「呻吟」呢?所以吶喊的人只好加美感調味,把它們寫成詩,譜成歌,或是拍成電影。李安所談的不只是電影,還有溝通的技巧。

 後來看了《斷背山》電影,覺得它是李安用美感與靈性,從大理石雕刻出他心中理想的人體,一切完備卻留下模糊的面目,讓每個人都能從電影中接手打造自己;明明知道是誰讓自己真正活過、醒過、夢過也死過,但明白彼此之間大概只剩下嘆息。或因為往日的某些創傷,習慣性地囚禁自己,害怕去愛也恐懼被愛。而更令人神傷的是,等你好不容易克服一切,鼓起勇氣要去追求或接受時,它早己經來不及了。感動的理由,是因為在片中找到了熟悉的面容。

 導演有主導的權利,李安在電影中卻沒有喊得聲嘶力竭的說服企圖,只有與觀眾對談般的柔軟傾訴,一如他當天講話時的神態。

 李安電影的魔法配方是什麼,我好像明白了一點點。

李安、詹宏志聊天會1:那年,他們睡在一起

李安、詹宏志聊天會2-悠遊異文化的李安

李安、詹宏志聊天會3-相信自己有魔力

2007年9月15日 星期六

一定要記得的大逆轉:2007/9/15紅襪對洋基

 八局上半輪到洋基進攻,此時紅襪正以72領先。我關掉客廳的電視,懶洋洋地開始收衣服、整理房間。紅襪牛棚組成的防線很可怕,後援投手群的防禦率和被打擊率都是全大聯盟最佳的球隊之一。洋基得要用2個半局打下銅牆鐵壁,此時5分的落後,就像是天文數字一般。反正會輸,還是別看了吧,我當時是這樣想的。
##CONTINUE##
圖:大聯盟官網http://mlb.mlb.com/news/article_perspectives.jsp?ymd=20070913&content_id
=2206555&vkey=perspectives&fext=.jsp
 然後我室友回來了,不久我聽到他在自己房間裡大叫全壘打,聞聲過去一看,原來洋基2名打者接連擊出陽春炮,變成只落後3分了。我笑著這這是洋基的迴光返照嗎?我不認為結局會有什麼改變,繼續回房間做我的事。

 沒多久,室友的鬼叫再一次把我吸回去看電視。沒人想得到,紅襪隊引以為傲的牛棚,會在這半局一口氣掉了6分,讓洋基反而以1分領先,真的是神奇的大逆轉。最後,洋基就贏這1分。我很久很久沒有看到這樣讓人血脈賁張的比賽了。

 運動比賽就是有種魔力,各種統計數據都只是參考,實際一上場打,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。尤其是棒球,這種沒有時間限制的比賽,什麼事都可能發生。誰知道今天洋基近況奇佳的派堤特,反而會比松士反大輔先被打下去呢?誰又能知道,紅襪原本十拿九穩的比賽,卻敗在過去最有信心的中繼、後援投手群?

 棒球是濃縮的人生,於是我們可以很容易把自己的生活代入。我們在看的,不只是電視上的球賽,更看著那個內心充滿渴望的自己。每次看到後來居上的比賽,都會讓我們相信,自己亂糟糟的人生,終究有一天也會得到逆轉驚喜。

 這場洋基大逆轉的比賽告訴我:我們可以什麼都沒有,就是不能沒有希望。

 這樣的比賽很好看,但希望明天王建民還是投得順一點,他的比賽就別太刺激了:p

2007年9月13日 星期四

誰應該被開除?

來個小測驗,你覺得工作上那種人最讓人困擾?

A、又聰明又努力的

B、聰明的懶蟲

C、又笨又懶的

D、很笨但很努力
##CONTINUE##
很多人的首選大概都是C吧?因為他們對工作不會有任何幫助。

其次可能是B,因為他們說不定可以拯救地球,卻浪費老天給他們的才華。

二次大戰時德國元帥馮.曼斯坦(Von Manstein)卻有不同的看法。他對軍官的看法如下:
C
、又笨又懶的:別管這些人,他們沒有害處。

A、又聰明又努力的:這些人是非常好的幕僚,會審慎考慮每個細節。

B、聰明的懶蟲:這種人最適合當最高統帥

D、很笨但很努力:這些人是威脅,必須立刻開除。他們會替所有人製造出額外的工作。

 我看了點頭如擣蒜,尤其當這種人成為指揮官更是可怕,他擅長下達各種沒有效益的策略,進行各種不知為何而戰的戰役。他越努力想做所有的事,結果就是導致軍隊叛變,最後什麼都做不成。

 現在真的覺得,我就像很多人,往往把自己搞得太忙,分辨不出什麼事情真正重要。而懶人因為希望盡量少做事,而達到最大的成果,所以只專注在關鍵要務上。真的,我越來越相信需要專注的80/20法則了。

相關:快樂的80/20法則

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

李安、詹宏志聊天會3-相信自己有魔力

 「我自己也不想去分析,就是相信自己有魔力。」李安相信自 己的才華,並且對自己很有自信。他回憶當年在當候孝賢的副導時,過沒多久候孝賢就當他是已經導過7、8部片的人了。在國外英語講不好,但拍片時後來人家就 是會聽他的。還有一次他去幫中視製作的一部電視電影當打光,早上打光下午就變成導演了,「大概是我天生就要吃這行飯的。」
##CONTINUE##
 雖然李安剛開始講得自己一副天縱英才的模樣,但風光背後其實有著辛苦與辛酸。

 李安拍《理性與感性》的時候很緊張,有陣子連胃都弄壞了,因為他常常亂吃。雖然李安在在片場呼風喚雨,「但我很怕下場時跟演員吃飯,因為一下片場我不 知道要跟他們說什麼,」他說英語沒對方那麼流利,表達意見時往往不能完全傳達,所以很怕私下跟演員們講話。但是在片場,雖然當時沒辦法用語言跟休葛蘭等大 明星充份溝通,李安就實際演給他們看。「但是現在英語變好了,這招就沒辦法再用了。」

 李安說他能回台灣很感動,這決不是客套話,因為台灣對他來說有種獨特的親切感,而且在台灣成長的過程中,讓他養成了適應各種環境的變色龍性格,而且是 有骨氣的變色龍。他認為台灣獨特的文化讓他學會不亢不卑,他不會像《追殺比爾》電影一樣,把東方的武士刀等武器亂用,覺得可以怎麼耍就怎麼耍。他覺得該學 習、該屈就的時候,就認真去學習異文化中的養份,並且虛心地去試著了解異文化的思路和風格。「但我對自己專業的東西要堅持,我要求自己到了拍片那天,對於 主題比任何人都還要了解。」

 另外,李安認為台灣人真的很可愛,他覺得從台灣得到的東西太多了,所以不管台灣的電影市值僅僅佔好萊塢全體的1.7%,他還是要反覆回來分享他的經 驗。李安提到在金球獎頒獎後的party上,遇到《斷背山》主角之一的希斯萊捷(Heath Leger),就問他和太太在澳洲宣傳首映的情況;對方說糟透了,很多人只要在美國紅了,回到祖國常常被打壓。希斯萊捷說他本來在雪梨海邊買了房子,但因 為被同胞排擠得實在太厲害,被迫賣掉了。「當時他旁邊就站著章子怡,兩個人剛好可以一起抱頭痛哭。」(註:章子怡近日因拍《藝妓回憶錄》遭海峽對岸指責)

 在美國拍片有風光更有委屈,但李安很少談委屈的部份。「做為一個台灣導演,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撐下去。」李安把自己當成為台灣掙面子的代表,用大我的群體力量支撐他脆弱的個體。說到拍片如何融入異文化,李安說他沒有所謂那一招可以破那一式的回答,只能談談上述的種種。

 李安認為他的前三部片主要是表達自己的想法,但從《冰風暴》之後他就把自己當成一個反映社會、現象和各種題材的導體。他的角色就是拋磚引玉,不再把自已想得重要,這樣負擔就輕了。「我的快樂就是能接觸不同題材,這就是對人生了解的方式,我生活的方式。」

 「當我有感應,我想會很想把它分享給觀眾,」但李安說他只是提出問題,而沒有解答。像是他《斷背山》中有父權的相關討論,但那只是反映他的觀察,把這 個現象告訴大家、他並不想提供什麼答案,只單純地當個拋磚引玉的角色。「當然其中有我的態度在裡面,我有自己的答案,」但他也補充:「觀眾的反應才是電影 終極的目的。」

 「我覺得我的人生是這樣過的,這樣真的很屌。」說話一直溫文有禮的李安,談到電影與他的人生,突然冒出了這樣一句話,意外地讓人發現他天真可愛的一面。

李安、詹宏志聊天會1:那年,他們睡在一起

李安、詹宏志聊天會2-悠遊異文化的李安

李安、詹宏志聊天會4-李安電影的魔法配方

2007年9月10日 星期一

李安、詹宏志聊天會2-悠遊異文化的李安

  詹宏志說他非常配服李安,覺得他是個很奇特的人,彷彿能夠進入各種世界。「我看《斷背山》第一分鐘就非常吃驚,」他說電影開場不到一分鐘,公路、大片山水、小卡車,牛仔衣褲再加上音樂一響起,他就相信這是一部西部片了。
##CONTINUE##
  「但我我從來沒有到過美國西部,所謂的西部也只是用一堆符號的堆積。」詹宏志說他很好奇,李安身為一個外國導演,是如何學習、運用這些異文化的符號? 李安在執導《理性與感性》時,片中女主角艾瑪湯普遜(Emma Thompson)在接受台灣媒體訪談時曾說:「台灣怎麼會出一個這麼可愛的導演?而這個導演幾乎不會講英文!」但詹宏志說他要為李安辯護,在一群莎劇演 員面前,他的英語被認為不好也是很正常的。

  一個外國人眼中連英語都說不好的李安,怎麼能真實重現某個時代的場景、生活細節、行為舉止等,拍出令人信服的世界?而對一個異國導演來說,李安究竟是如何理解、運用這些對他而言不流利的「語言」?以斷背山為例,李安是如何進入牛仔和同性戀這二個門戶森嚴的世界?

  「很多人都在問我同樣的問題,」李安說,他導《理性與感性》時遭到很多排擠,當時別人根本不認同他,因為他們認為他連英語都講不好,怎麼可能會拍出好 片。有人甚至覺得《理性與感性》的好與導演無關,那是英國的演員大力抬轎的結果,「他們甚至說那是我無為而治的結果。」李安笑說。

  李安說當時有人批評他拍的維多利亞時代不到味,但他很有信心的說:「其實那是他們的東西不到味,」他認為甚至連BBC拍出的相關影片都有問題。李安提到,他其實下很多工夫研究某個時代的東西。「歷史事實與劇場風格是不同的,」他說像中國人不一定都會輕功、美國牛仔不一定都會拔槍,這都只是電影製造出來的 文化現象。李安常常去挑戰那些假像,試圖釐清文化印象與事實,所以也常常讓自己在麻煩裡面打轉。

  「但過去我在外面回答這些問題都很老套,」李安說別人老是用文化、種族、國藉的眼光看他,而他也都說只要對異文化有熱情、有興趣、要同情、要認真要不 斷學習,要選對人,然後巴啦巴啦……,大家都有機會。但其實他不好意思跟外國人講出口的是:「我就是比較厲害,就是特別會拍電影。」看來得了金球獎,回到故鄉 台灣的李安,終於敢開口「嗆聲」了。當然,此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。

李安、詹宏志聊天會1:那年,他們睡在一起

李安、詹宏志聊天會3-相信自己有魔力

李安、詹宏志聊天會4-李安電影的魔法配方

2007年9月7日 星期五

多小的距離才能遇見彼此?

下面這篇圖文是朋友轉寄來的,很像是幾米《向左走向右走》的續集,當彼此好不容易交會之後,到底會發出光亮、引發爆炸,還是繼續走各自的路?看完之後,不禁發出微微的嘆息。
##CONTINUE##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我看完有種揮之不去的悵惘,真的很想知道作者到底是誰,我想,這篇一定是他笑著記下的悲傷吧?